构建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11-2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在2016年5月英山县举行的快乐教育启动大会上,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勇(左)向英山县教育部门领导颁授“整体构建区域性学校文化体系实验区”牌匾。

    英山地处大别山腹地,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,父老乡亲把摆脱贫困的期盼托付给教育,寄托于子女升学。

    经过多年的努力,英山虽然成为了全省基础教育先进县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,但英山教育也面临一系列问题:一是教师“苦教”;二是学生“苦学”;三是学校“苦撑”;四是课程“失衡”;五是评价“偏执”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英山基础教育健康持续、均衡优质发展。2016年以来,英山县教育部门把构建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作为“十三五”的战略重点,潜心打造在省内有地位、在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品牌。

    吹响学习与研究的集结号——构建快乐教育理论体系

    快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乐学、教师乐教。围绕这一理念,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问题亟待解决。县教育部门为此专门下发通知,在全县广大干部、教师中开展多层面、多角度、多形式的大学习、大讨论活动;组成课题攻关组,向省教科院申报教科研课题,在全县安排了38所中小学参与子课题研究;并组织相关人员赴北京考察学习快乐教育经验,县实验小学和温泉小学加入北师附小“快乐教育共同体”;还借湖北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“构建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实践研究”开题之机,邀请华师大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教授等专家学者到英山讲学。吹响了学习与研究的集结号。通过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,广大干部教师对快乐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,形成了广泛共识。

    快乐教育的基本内涵。快乐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。就学生层面而言,基本内涵是:丰富底蕴,阅读为乐;质疑思考,探究为乐;学会学习,勤奋为乐;活跃身心,健康为乐;融入生活,担当为乐;勤于实践,创新为乐。就教师层面而言,基本内涵是:终身学习,成长为乐;专心致志,育人为乐;热心教研,合作为乐;顺应时代,创新为乐;奉献社会,助人为乐;情趣高雅,活动为乐。

    实施快乐教育的主要目标。实施快乐教育根本目标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。具体目标是:改变“苦教”的现状,建设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;改变“苦学”的现状,建立乐学成才的教育方式;改变“苦撑”的现状,建设和谐兴旺的学校局面;改变“失衡”的现状,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;改变“偏执”的现状,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。

    组织开发与建设的大合唱——奠定快乐教育坚实基础

    构建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。县教育部门召开了隆重的启动大会,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。出台《英山县中小学快乐教育实施意见》,具体规划了“三大建设”“三项改革”等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。“三大建设”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基础。

    1.开发学校资源,推广文化建设。县教育部门印发的《关于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:要以文化统领学校工作,弘扬快乐教育主题,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。采取考察学习、组织论坛、聘请专家团体、评选优秀文化设计等多种方式,把学校文化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学校管理层次的重要抓手。与华中师大学校文化研究中心合作,加入“区域性文化体系实验区”,寻求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撑。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文化创建工作,一大批中小学文化主题鲜明,氛围浓郁,异彩纷呈。

    2.开发人力资源,推进队伍建设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,也是教育改革的先锋队。开发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,求得教书育人最大公约数,画出改革创新最大同心圆,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力量和关键因素。

    一是典型引路铸师魂。每年都要开展“十佳师德标兵”“十佳乡村教师”等“五十佳”评选表彰活动,利用“英山县关爱教育基金会”进行奖励。注意发现身边的师德楷模,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,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风尚,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,建功立业。二是终身学习促成长。在落实好“国培”计划的同时,根据本县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,开展“菜单”式培训。还利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,与高校建立对口帮扶机制,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。建立城乡教师上挂锻炼和下乡支教的工作机制,安排教师进行轮岗交流,推动教师专业成长。三是真情关爱聚团队。县教育工会专门出台文件,充分利用走访慰问、大病救助、权益保障等多种方式做好教师关爱工作。定期举办篮球赛、书法赛、摄影展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。利用青年教师联谊活动、才艺展示活动等平台,关心青年教师的婚恋问题。四是岗位练兵强素质。在全县教育系统持续开展“大走访,大调研,大练兵”活动。广大中小学教师立足岗位成才,开展练字、练话、练技、练课、练笔等活动,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素质和本领。

    3.开发社会资源,推动校园建设。改善办学条件,既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,又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。坚持“两条腿”走路的方针,抓好学校建设与装备工作。

    一是协调各方调布局。形成《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》,由政府部门主导,协调各部门组织实施。兴建、迁建、扩建、改建部分中小学,使城区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合理,逐步化解城区学校容量不足、班额过大等问题。二是招商引资办民校。借助县政府部门“五城同创”和城西开发的契机,教育部门主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,筹建民办博文实验学校,支持民办学校发展。三是“五化”建设美环境。出台“五化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,抓好学校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和文化建设。四是资源整合建基地。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之机,整合教育资源,先后建设和装备了“两基地一中心”,为有效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。

    演绎改革与创新的交响乐——占领快乐教育核心阵地

    快乐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,包含教育内容、教育方式、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教学的重大问题。实施快乐教育就是要在教育教学核心问题上深化改革,不断创新。

    1.完善课程结构,创新教育内容。按照“保证国家课程,落实地方课程,开发校本课程”的总要求,切实推进学校课程改革,逐步完善课程结构,支撑学生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。一是全面开发校本课程。突出校本课程的层次性和选择性,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,系统设计学校课程体系,大力开发校本课程。教育部门组织力量编写了地方性校本教材《这里是英山》,实验小学、雷店中学等一大批中小学也因地制宜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。健全了学校课程体系,拓展了教育内容,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千人一面、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,为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提供了可能。二是大力开展综合实践。各学校立足实际,把综合实践列入学校课程体系,纳入教学计划,在普遍开展运动会、科技节、艺术节等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,积极主动与综合实践基地、德育基地、研学旅行基地建立联系,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。既弥补了校本课程的不足,又较好地融入快乐教育元素,健全了课程结构,创新了教育内容,提升了综合素质。

    2.拓展教育途径,创新教育方式。立足第一课堂主阵地,占领第二课堂制高点,开辟第三课堂新战线,大力拓展课程实施途径,全方位畅通育人渠道,不断创新教育方式。

    一是开展群众性第二课堂活动。各中小学普遍组织了文学社、运动队、书法组、音乐组等一系列的学生社团组织和课外活动小组。这些学生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,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精神文化生活,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,发现和培养了学生特长。二是积极推行选课走班。出台《中小学课程设置指导意见》,规定每周安排一个下午时间进行选课走班。大规模学校分年级交叉安排,小规模学校集中统一安排,学生打破班级界限,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校本选修课程,进入“课程超市”走班学习。三是打造传统项目学校。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,以打造特色为目标,以实施快乐教育为契机,以开发课程为基础,以落实选课走班为抓手,开展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。其中温泉小学游泳项目、莲花小学书法项目历久弥新,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别和省级传统项目学校,还有北流水小学艺术教育特色、白石坳小学留守儿童特色、思源学校足球特色都十分明显,特别是长冲中学的演讲特色,先后有三名学生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演讲比赛获一等奖。

    3.改革课堂教学,创新教学方法。优化课堂教学,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,也是英山县教育创新的关键举措。一是积极探索课堂模式,优化课堂教学。自2012年启动高效课堂建设以来,英山县各中小学一直坚持不断探索课堂模式。县实验中学的“三学一反思”课堂模式,以及县教研室牵头组织的初中数学“五步教学法”课堂模式省级科研课题都已顺利结题。县教研室筛选了18种课堂模式,向全县中小学推广应用。结合“构建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”课题研究,安排6所中小学继续开展课堂模式的探索,把打造小学健康课堂、初中有效课堂、高中高效课堂推向深入。二是着力加强教学研究,形成教学合力。启动“名师工作坊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在全县中小学确认一批学科名师工作坊,“以坊联校、联坊结网”,建立区域教研工作网络,不断发展“互联网+教育”技术,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。三是广泛搭建展示平台,提升课堂教学水平。每年春季以乡镇、学校为单位开展晒课、赛课、磨课活动,秋季由教研室组织县级赛课活动。开展群众性教学比武、优师优课、“四优”评选等活动,开展教学竞赛,推动教法创新。

    奏强均衡与优质的进行曲——落实快乐教育既定目标

    快乐教育既是价值观,又是方法论;既追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师生获得快乐的价值取向,更注重采取快乐的方法来达成教育的目标,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。 

    一是制订评价方案,引领均衡与优质发展。以推进快乐教育为评价原则,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与方法,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格局。积极探索评价因素多元、评价方式多维的教育评价新思路、新方案、新机制,为学生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科学导向。草盘小学建立“三银一金”评价机制,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。孔坊小学、北流水小学正在以科研课题,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、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。县教研室在大力实施《英山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》的同时,也正在探索体音美等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价方案。

    二是抓好薄弱环节,促进均衡与优质发展。英山是一个山区贫困县,大量留守儿童给学校教育提出了重大课题,我们通过开办全托学校、全托班、“四点半”学校、聘请留守儿童生活辅导员、设立亲情热线等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。白石坳小学、金铺中学还以科研课题的方式来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。此外,大量的农村教学点也是英山基础教育的“弱势群体”,县教育部门出台了《加强农村教学点管理的若干意见》,把教学点纳入乡镇中心学校直接管理。县教研室印发了《农村教学点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》,从教学点的具体实际出发,规范教学行为,加强业务指导,落实教学要求,保证教学质量。

    三是办好改革试点,助推均衡与优质发展。一方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何全面实施快乐教育,全县选择了十多所中小学作为“快乐教育示范学校”创建单位,组织科研课题开展研究探索,以期积累工作经验,逐步推进快乐教育。另一方面针对高中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实际,选择县一中和二程中学作为试点单位,全面启动学生分层分类选课走班,积极探索应对新高考的学校管理、教学组织以及资源配置新机制、新办法、新方案,为全面进入新高考做好准备。

    两年来,英山县以实施快乐教育为契机,以创新为动力,以改革为抓手,全面推进均衡与优质发展,校园靓了,课堂活了,教师乐了,校外热了,家长笑了,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。